无定河是黄河一级支流,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内蒙古鄂尔多斯段100公里、流域面积1.01万平方公里,因流量不定,深浅不定,清浊无常,故有无定河之名。
突出问题:近年来,受降雨等自然条件以及滥垦乱伐、过度放牧、侵占水域等人为破坏影响,无定河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水源涵养能力锐减,水环境、水生态功能明显下降。
主要做法:一是高位整体推进,落实长效机制。先后编制印发《鄂尔多斯市无定河水生态综合治理规划》《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矿井水排放控制与生态保护综合方案》等规划方案,组建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发展中心。开展“四联”河湖治理,统筹推进“八化”管护措施,建立“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探索构建涵盖党政、民间、企业以及河道的全方位管水护水体系,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弘扬大寨精神,深化生态建设。20世纪60年代以来,鄂尔多斯市大力弘扬“牧区大寨乌审召”精神,先后涌现出以全国劳模治沙英雄宝日勒岱、全国劳模治沙女杰殷玉珍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无定河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新模式,得到了国家有关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和推广。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完成林业生态建设211.1万亩。三是加强水土保持,推进岸线整治。经多年摸索,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宜本地的“一封、二障、三上、四开发”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新模式。有效推进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推进河湖划界工作,依法科学划定河湖管理范围,明确管理界线,构建范围明确、责任清晰的河湖管理保护体系。强化水域岸线分区管控和用途管制,科学划分岸线功能区,有效保护水域岸线生态环境。持续深化河湖“清四乱”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了破坏河湖环境、影响水生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四是坚持节水优先,提高利用效率。统筹地表水、地下水、矿井水等水资源利用,打造“一纵三横”水系连通体系,形成“多源互补、联合调配、丰枯调剂”的供水大格局。推进矿井水深度处理综合利用,深度处理后的矿井水用于周边企业、生态补水、农田灌溉等方面,综合利用率已达95%以上。高起点、高门槛、高标准推进实施水资源高效利用项目,所有产生的高盐水全部进行结晶分盐,实现高盐水“零排放”目标。五是强化污染防治,构建监管体系。加强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广使用水溶肥和秸秆腐熟还田,通过补贴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方式提高药械水平,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网络体系。全面排查所有管道、沟、渠等直接向无定河及其主要支流排放废水的排污口。建立无定河“一河一档”资料库,形成线上线下、岸上岸下、水陆同治、地企联动的自动化、信息化、制度化监管体系。六是坚持绿色发展,拓宽增收途径。做大做强林沙产业和生态农牧业,建设优质饲料原料林、生物制原料林基地492.6万亩,大力发展灌木平茬复壮。鼓励农牧民发展经济林建设和林下种养业等绿色产业,一批水产品被认证为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毛乌素红枣”等特色林下经济和林沙产业品牌总产值达到2.5亿元。2022年,农牧民人均收入达25601元,其中来自林草和生态种养殖收入达70%以上。
治理成效:与2017年相比,2021年出境断面大草湾水质由Ⅲ类改善为Ⅱ类,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分别下降56.5%、25.6%。自然岸线基本保持河流原貌;河口水文站断面生态基流能够满足目标要求;瓦氏雅罗鱼、棒花鱼等土著鱼类物种数和覆盖度得到有效恢复。越冬的候鸟种类和数量持续增加,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遗鸥、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雕鸮和红脚隼重现无定河。
经验启示:无定河的治水实践,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并举、发展与惠民双赢之路,走出了一条沙漠增绿、资源增值、农牧民增收之路,探索实施的“水源涵养恢复+河流廊道修复+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产业发展+文化旅游融合”的水沙共治发展模式,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建设提供借鉴。
巴图湾水库大坝水力冲填沙坝 | 巴图湾水库现状 |
萨拉乌苏湿地公园治理前 | 萨拉乌苏湿地公园现状 |
无定河沿河治理前 随处可见的小鱼塘 | 无定河沿河治理后 田林河欣欣向荣 |
毛乌素沙地治理前 | 毛乌素沙地治理后 |
无定河流域居民治理前 | 无定河流域居民治理后 |
稻鸭 | 萨拉乌苏沟湾 |
萨拉乌苏旅游区清水沟湾 | 塞上小江南 |
无定河 |
无定河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