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以案促建 提升环境应急能力”专项活动进入总结提升阶段,各地全面梳理经验成效、分析存在问题,向我部报送总结报告。通过为期一年的专项活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在责任意识、队伍建设、应对能力、物资储备、预案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十四五”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一、各地活动总体情况
全国32个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均成立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认真组织部署落实。一是深入剖析案例,全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发挥典型案例警示和经验借鉴作用,共对1052个案例进行剖析。二是系统组织培训,2021年,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共组织开展各类环境应急管理培训68次,受训人员近3.4万人次。三是认真自查整改,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结合本地环境应急管理实践,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地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情况认真开展自查,共查找出6587个自身环境应急能力短板问题,其中5897个问题已得到整改和加强。四是积极开展宣传,各地充分利用官方宣传平台和各类新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活动开展和应急能力提升成效,根据中国新闻社舆情监测分析室统计,全年涉及专项活动报道共7261篇。
二、主要成效
(一)在守好突发环境事件底线责任意识上进一步形成共识。全国生态环境系统牢固树立环境安全底线思维,聚焦“一废一库一品”、化工园区等重点领域,聚焦汛期、岁末年初等重要时段,聚焦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河流等环境敏感区域,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2021年,各地省政府负责同志亲临现场70余次。
(二)环境应急队伍建设得到强化。各地不断充实环境应急管理人员配置,优化补充环境应急专家,探索组建专兼职环境应急救援力量。全国新增3个省级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各省均建立了环境应急专家库,现有各类专家2800余人。同时,各地加大对环境应急人员的培训力度,开展各类综合性演练,部分地区探索开展全员岗位练兵,举办应急知识、比武竞赛,打造应急文化,多措并举强化环境应急队伍能力建设。
(三)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能力得到提升。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省环境应急响应手册,全面推广应用“南阳实践”,全国现已完成290余条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编制,上下游省级间共签订两省或多省跨省流域联防联控协作协议50份。
(四)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得到加强。各地通过采储结合等多样化的方式,储备常用环境应急物资,2021年,全国新增各类环境应急物资库2000余个。
(五)环境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健全。各地推动环境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目前全国9万余家重点企业已通过全国环境应急预案电子备案系统,完成电子备案。2021年,全国新修编省级政府预案22个,省级生态环境部门预案23个。
三、信息报送情况
2021年12月份,32个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报送专项活动信息136篇,全年共报送活动信息882篇。四川报送82篇,江苏报送69篇,重庆报送62篇,陕西报送50篇,云南报送48篇,江西报送46篇,安徽报送44篇,辽宁报送35篇,河南、贵州分别报送33篇,湖北报送29篇,北京、天津分别报送26篇,内蒙古报送23篇,湖南、甘肃分别报送20篇,广东、海南分别报送19篇,浙江、河北、兵团分别报送18篇,山西、广西、新疆分别报送17篇,山东报送16篇,上海、吉林、福建分别报送13篇,宁夏报送12篇,黑龙江报送11篇,青海报送9篇,西藏报送6篇。
生态环境部筛选审核各地报送信息,2021年12月份,在部官网“以案促建 提升环境应急能力”专栏发布信息7篇,全年共发布信息87篇。其中,每月专项活动信息月报9篇,视频培训、调研督导等信息4篇,嘉陵江“1·20”甘陕川交接断面铊浓度异常事件等典型案例4篇,其余70篇分别选自重庆、江苏、四川、安徽等28个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报送信息。